时间:2023-05-24 13:49:47
因为在古代有功名的人中,普通老百姓只能接触到秀才这一级。功名高于秀才的人,普通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这就跟咱们现在瞧不起暴发户,如果你没有地位,没有名分自然就成了被县太爷剥削的对象。可有一种人,县太爷再是天高皇帝远,再是霸主也不敢轻易剥削。那就是举人。
古代科举,只要考中了秀才,就有了身份,不但可以免些赋税,还能在私塾当个教书先生,虽不能富裕,也能养活一家人,见了知县大人,拱手即可,不用下跪;举人虽然从学历上说比县令低一个层次,县令一般是进士,但今天的举人虽没权力当官,但保不准下一次皇考能进士,然后放官,说不定有啥背景高升,爬的比县令官位高,甚至“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的知县,远远大于现今的县长。尤其在“皇权不下县”的清朝时期,知县几乎是一县的“土皇帝”,实际权力巨大。
举人是可以做官的。比如在明朝,举人就可以做官了,如果你不想再往上考了,可以去吏部报到,有空缺就会安排你了。不过一般都是不入流的小官,比如海瑞同志就是举人出身,对于六部九卿和内阁大学士来说,七品知县连见自己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在一个县里,知县拥有绝对的权力,即使是那些乡绅豪强都不敢轻易得罪知县。
古人都有”穷酸秀才“的说法,但是举人可不一定穷酸,有很多书香门第里的孩子自小就被培养,最后能中举的也有不少,凡是中了举的,只要稍加努力就能中了进士,现阶段县令是比举人优越的,但是从长远看的话谁也说不准,一个明智的县令自然懂得为以后留条后路,毕竟举人一旦考中进士,那最差也能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县令了。
举人属于科举体系中的称呼。
从社会地位的维度看,还是以学历等比现在比较合适。
过去看范进中举,总觉得好像过去的科举出来的不咋的,按人数比例算。其实从秀才开始就挺厉害的了。
秀才
古代:嘉庆年大约每3年两次院试,每次录取2万,大约每县14/5个。
对比现在:985现在每年招17/8万。秀才大约相当于名次靠前点的985了。
举人
古代:每3年乡试每省100-200人,大约20省,每三年就3/4000人,一年平均1000多点。
对比现在:目前清华北大每年招生7000多。
进士
每3年会试全国录取200多人。每年不到100个。
对比现在:按目前人口比例就基本上是各省前十。
举人为第三级别的头衔。推举,即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中国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宋为乡试(贡举考试)各科中试者的统称。俗称举子。
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方可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袭,为乡试中试者的专称,俗称孝廉。且作为一种出身资格,即初步具备入仕资格。清末又有法科举人、理科举人等。
扩展资料级别的介绍
1、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2、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
3、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
4、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5、秀才。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举人
一般而言秀才、举人、进士是科举制定型之后的三个等级,也就是在明清以后形成。
秀才是最低等级的,是由童生参加县试,通过之后称之为秀才。
通过秀才考试证明你进入了知识阶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士这个阶层,但并不意味着你能做官,搞得好一点可以做一个幕僚师爷,差一点儿的在县里面儿搞一个私塾讲师,还是比较体面的。
成了秀才后,你向县官行县礼,县官是要回礼的。
秀才需要进一步考试到省里面参加贡院举行的乡试,考中之后才叫举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举。
著名的范进中举告诉我们,一旦成为举人,证明你一只脚已经迈入了统治阶层。
一旦中举,你的生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举前的范进穷困潦倒,年过半百中举后,连省城的老爷们都过来送银票,家乡的父母官更不用说了,送房子送田产的多的是。中举后就已经步入官宦阶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个生活水平会是相当高的。
进士可以说是科举考试到头了,科举考试级别最高的就是进士了。
举人如果要变成进士,需要参加三年一度的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会试考完通过之后就都成进士了。
进士们要参加进一步的由皇帝在宫内举行的殿试,进而分出三甲来,此考试是不往下刷人的。
三甲士子们这些都属于是进士阶层,特殊好的进士可以直接入翰林院,优秀点儿的直接进入六部,差点儿的到地方做一个知府或知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古代重进士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下面一个小地方如果十年内能出一个进士,那就算光宗耀祖了,父母官儿都得登门拜访,然后在其祖宅面前立牌坊或树立高大的石制旗杆来光耀门楣,以表示敬重。
以明清时期为例。
举人,是科举制度成熟定型后最基础的士大夫集团成员。需在各省乡试通过。
举人享有不纳税不徭役的基本特权,举人可与地方官员平等交往,可被推荐为基层有品小官,通常是九品巡检、司库、税目、主薄一类的小官,也可能当上八品的县教喻,类似于县教育局长,也具有资格开办学校,或者为高级官员当幕僚,为今后的从政发展做出预备与人脉积累。
秀才,是科举制度下最基础的功名。明清制度,经过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合格的童生为秀才,也称生员,俗称读书人。优秀者可以入县学府学读书,就是进学。国家政权给予一定钱粮,以支持秀才继续学习。
中了秀才,见县官不跪,口称学生。一般案件不受刑。民间称为相公,可出任官员幕僚,或者当私塾先生,或者给大户人家做管家、掌柜之类的客卿。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举人地位如何呢为何连七品的县令都不敢得罪他们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举人地位如何呢为何连七品的县令都不敢得罪他们呢、古代科举中的举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举人是什么级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上一篇:河南南阳特产有哪些?
下一篇:最后一页
1.绿竹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绿竹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绿竹网都将保留追究责任权益;
2.绿竹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对于未注明原作品不得转载的稿件,我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3.绿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4043 2669 6@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4.关于绿竹网的所有法律事宜,均由本网特聘法律顾问协助处理。